查看原文
其他

辛波丝卡诗10首

波兰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一2012年2月1日),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前两位是一九四五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一九六六年德国的奈莉·萨克斯),第四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辛波丝卡一生创作了二十本诗集,公开发表的诗歌约400首,创作生涯从1950年代延续至2012年,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巨大的数目》在1976年出版时,1万册在1周内就售罄。2012年2月因肺癌去世。




空房里的一只猫


死——不要对猫这样做,

因为猫在空房子里,

就会不知所措。

不是在墙上跳上窜下,

就是在家具中间游荡。

仿佛这里丝毫没有改变,

然而却又整个地变了样。

仿佛这里什么也没有被挪动,

然而样样东西都搬了家。

晚上也不再有点燃的灯光。


楼梯上传来了脚步声,

但已不是原来主人的脚步在响。

有只手把鱼放进小碟子里,

也不再是往日放鱼的那只手。


这里不再发生任何事情,

像在往常的日子那样,

在这里,该做的事情,

也没有人去做。

偶尔有人来到这里,

随后便立即消失,

并且一去不复返。


猫儿朝所有的桌椅望了望,

又窜过全部的书柜,

它还钻到地毯下面去察看,

甚至还违抗禁令,

把执掌乱抛,

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只有等待和睡觉。


盼望他快点回来,

盼望他早点出现,

他一定会知道,

不应该这样对待猫。

它会迎着他走去,

仿佛情不自禁,

慢慢地

用它那受了委屈的四肢,

开始时,没有丝毫的响声。



和石头交谈


我敲响石头的门,

——是我,请让我进去。

我想进到你的里面,

观看你的四周,

呼吸你的气息。


走开——石头回答,

我紧闭密封,无缝可进,

即使把我分成碎块,

我也封闭得很紧:

即使把我研成细沙粉末,

我们也不会放进外人。


我敲响石头的门,

——是我,请让我进去。

只是出于纯粹的好奇,

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机遇。

我想造访你的殿堂,

然后再去看看树叶和水珠。

可是我的时间所剩无几,

我之将死定会把你感动。


我是石头——石头回答,

因此我必须无动于衷。

从这里离开吧,

我连笑都不会笑一声。


我敲响石头的门,

——是我,请让我进去。

我听说里面有空旷的大厅,

不让人看看,再美也是枉然,

一片寂静,没有任何脚步声,

但你该承认,你心中非常明白。


空旷的大厅——石头说道,

但里面没有你呆的位置。

也许很美,不过是来自

你那想象贫乏的趣味。

你能见到我,但永远不会了解我,

我会把自己整个外形向你展示,

但却会封闭全部的内蕴。


我敲响石头的门,

——是我,请让我进去。

我并不想在你里面久留,

我不是个时乖运蹇之人,

我也不是个无家可归的人,

我的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我将空手进去,空手出来;

我本身的真正存在就是证明,

除了言词,我无法提供别的证据,

而语言又往往不能使人相信。


你不能进去——石头说道,

你缺乏参与的意识,

而其他意识都不起作用,

即便是洞穿宇宙的眼睛

对你也毫无用处。

你不能进去,因为你刚刚萌生愿望,

只有这种意识的最初联想和想象力。


我敲响石头的门,

——是我,请让我进去。

我不能等待二十万年,

才进到你的里面。


如果你不相信我——石头说道,

你就去问树叶,它的回答和我一样,

你就去问水珠,它的回答和树叶相同,

最后,你只要问问自己的头发。

笑声震动着我,是一种响亮的笑声

一种我无法笑出来的笑声。


我敲响石头的门,

——是我,请让我进去。


我没有门——石头回答。




马戏团的动物


狗熊踩着节拍在跳舞,

狮子从容地穿过火圈,

身着黄衣的猴子在骑自行车,

鞭子在呼啸,音乐在演奏,

鞭子在呼啸,动物转动着眼睛,

大象听从号令卷起了玻璃瓶,

小狗们细心地数着脚步跳舞。


而我作为人,感到极端羞愧。


这一天人们玩得真是太不像样,

他们都在拼命地呐喊、鼓掌,

似乎手比鞭子更长,

强烈的阴影投射在沙地上。



钥匙


有钥匙,但突然丢失,

我们该如何走进家门?

也许有人会把那钥匙拾起,

他看了看——这对他又有何用?

于是他走了,又把钥匙抛弃,

像抛弃一块废铜烂铁。


我对你的爱情,

如果也遭到这样的命运,

对于我们,对于全世界,

这种爱情都会令人悲痛万分。

即使被别人的手捡起,

也无法打开任何一扇家门,

只不过是一件有形的东西,

那就让铁锈去把它毁掉。


不是书本,也不是星星,

更不是孔雀的鸣叫,

安排了这样的命运。




自己提问题


什么是微笑

和握手的内容?

你在握手问候时

是否站得很远,

就像人与人之间

相隔得那么远?

你对一见钟情

会发表不满的评价?

你对人类的种种苦难

会像翻阅书本那样揭开?

不是在字里行间,

不是在每个段落里

去寻找激动?

你是否真实、完全地

去了解人们的处境?

你在回答问题时

决不闪烁其词。

诚实的地方—一

却是多彩的玩笑。

你如何去计算损失?

无法实现的友谊,

冷漠无情的世界?

你是否知道,爱情

和友谊都需要共同创造?

在艰苦的工作中,

是谁不能坚持到底?

在朋友的错误中,

难道就没有你的责任?

是谁在悲伤?在高兴?

你还来不及帮助,

就已流下了多少眼泪?

为了千年的幸福,

共同承担责任……

你是否轻视

单独的一秒钟?

你是否轻视

眼泪和脸上的皱纹?

你是否从不放弃

别人所做的努力?

桌上放着一只茶杯,

谁也没有看到它,

直到把它无意碰倒在地,

人们才对它注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否一切都那么单纯?




失物招领处里一番话


我在从南到北的路上丢失了多位女神,

我在从东到西的路上丢失了许多神明。

两颗星星永远熄灭了,敞开吧,天空。

我失去了海洋中的一座岛,第二座岛。

我甚至不能确定我的脚爪站立在何处,

谁穿着我的毛皮在行走,谁住在我的壳里。

当我爬上陆地时,我的亲属都已死去,

只有我身上的一根小骨头在庆贺周年。

我跳出我的皮,却浪费了我的脊椎和双腿,

我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我的理智。

很久以前我对这一切眨动过我的第三只眼睛,

我摇动着我的鳍,伸了伸我的四肢。


它丢失了,它不在了,它散落在四面的风中,

我对自己感到惊讶,为什么我剩得这样少。

一个单独的人,此刻暂时还属于人类,

他昨天在电车上只不过丢了一把伞。




教授又散步了


教授已死过三回。

第一回死后,他们叫他动动脑袋,

第二回死后,他们叫他坐起来,

第三回死后,他甚至站立起来。

有个粗壮结实的保姆在撑着他:

现在让我们出去稍稍散散步。


脑子在意外事故中受到严重的损伤,

瞧,他能克服种种困难,真是奇迹,

左右,明暗,树草,痛苦,吃喝。


二加二,教授?

是二,教授说。

这次回答比上次有进步。


痛,草,坐,椅,

又到了小路的尽头,像时光一样古老,

郁郁寡欢、面色苍白,

被放逐了三次,

他们说那保姆是真的。


教授渴望和她在一起,

他又一次离开了我们。




凌晨四点钟


这是从夜晚过渡到白天的时辰,

这是两个阶段交接的时辰,

这是三十岁的人的钟点。


这是受制于公鸡打鸣的时辰,

这是大地舍弃我们的时辰,

这是星星消失隐没的时辰,

这是我们身后什么也没留下的钟点。

这是空虚的时辰,

寂寞荒凉的时辰,

是所有其他钟点的基座。


凌晨四点钟对谁也不吉利,

凌晨四点钟对蚂蚁有利,

那么我们要向蚂蚁祝贺。

还是让五点钟到来吧,

只要我们还活着!




结束与开始


战争过后,

总会有人去清理,

把战场打扫整洁,

而整洁决不会自行出现。


总会有人把瓦砾

扫到路旁边,

好让装满尸体的大车,

畅行无阻地驶过。


总会有人去清除

淤泥和灰烬,

沙发的弹簧,

玻璃的碎片,

和血污的破衣烂衫。


总会有人去运来木头,

好撑住倾斜的墙壁。

给窗户装上玻璃,

给大门安上搭扣。


这些工作不会一蹴而就,

安们需要岁月。

所有的摄影机

都已去参加另一场战争。


桥梁需要修复,

车站需要重建,

卷起的袖口,

已经破成了碎片。


有人手里拿着扫帚,

仍会想起发生过的战争。

有些人听着,

不停地频频点头。

有些人开始东张西望,

感到枯燥乏味。


时常有人

在树丛下挖出

锈坏了的刀枪,

并把它们丢进废物堆里。


那些目睹过

战火的人,

不得不把位置让给

对战争了解较少的人,

了解很少的人,

甚至毫无了解的人。


还有人会躺在

产生前因

和后果的草丛中,

嘴里咬着麦穗,

眼睛望着浮云。




爱侣


这里是多么寂静,

我们听见了昨天的歌声:

“你上山,我走向河谷……”

尽管我们听见,我们却不相信。


我们的欢笑并不是悲伤的面具,

我们的善良也不是自我牺牲,

其含义要更为深远,

我们同情那些并不相爱的人。


我们沉醉在自己的惊喜之中,

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惊讶万分?

无论是夜晚的彩虹,

还是雪中飞翔的蝴蝶。


而当我们沉沉入睡时,

却在梦中看到了离别。

但这是一个好梦,

但这是一个好梦,

因为我们已从梦中惊醒。

林 洪 亮 译




明 代 的 文 学 复 古 与 革 新

明代的文学复古思潮盛行,既有着时代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着文学自身的原因。从政治上说,严厉的文化控制,必然排斥一切非正统的意识形态,使得在传统文化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思想观念的萌芽。严密的人身控制与政治迫害,又摧折了绝大多数士人的独立意志,窒息了学者的创造精神,导致学术资源的严重贫瘠,从而强制性地规定了学术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的传统学人,多数只能从儒家经典中讨生活,求功名,而明代实行的是八股取士制度。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考生仿照宋代经义,模拟古人语气,不能有个人独创的见解,语言形式则要用排偶体,合为八股,字数也有明确的规定。这种科举考试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死板的一套,它不仅耗费了文人的大量精力,而且麻醉了人们的思想,戕害了学术文化的生机。明代读书人为了求得功名利禄,常常皓首穷经、老死场屋。而明代学术之空疏、空气之沉闷、境界之褊狭,也无不与这种八股考试制度密切相关。
明代的文学复古思潮来势十分凶猛,而且绵延不绝,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想资源的狭窄与贫乏。换言之,面对强势主流意识形态的挤压,文人在思想上除了复古一途,几乎无路可走。明代的文学复古思潮,先是李东阳提倡学习唐诗的格调,模仿唐诗的句法体制,以他为首形成“茶陵诗派”。随即“前七子”、“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形成一个为时长久、影响广泛的诗文拟古运动。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流行,从主导的倾向看,运动倡导者的本意是要继承与发扬优秀的文学传统,提倡汉唐诗文讽喻、干预现实的精神,试图在明代文学(主要是诗文写作)中培植刚健有力的风骨。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明代既缺乏如同汉唐相对宽松的政治及社会环境,文人在文化箝制、生命威胁而又思想资源短缺的背景之下,其忧生惧祸的心态与汉唐文人发扬张皇的意气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历史时空距离,于是对前代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蜕变为格调的模仿及语言的因袭。因为这种模仿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严重脱离了当代的语言环境及真实的情感表达,只是一味模仿古人,缺乏生命活力与创造精神,因此对于明代诗文的发展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明代一波又一波的文学复古浪潮,只是制造出一批面目声气貌似古人的“假古董”。
从文学内部看,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的发展一直呈现此起彼伏的状态,因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体在“唱主角”,即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将具体的文体形态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则它们分别各有其萌生、发展、成熟、极盛、蜕变、衰落的过程。中国的古代诗歌,走过了先秦四言、汉魏五七言古诗、乐府歌行,经过南朝永明体而发展到唐代形成格律诗,在古律分途的道路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从而使诗歌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巅峰。宋诗又加以变化,在趣味与意境上别开境界。经过唐宋诗家的连续不懈努力,古代诗歌的各类体式已经齐备,诗歌艺术大致开拓殆尽。明清诗人众多,但是在诗歌艺术上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散文是记事抒情最重要的文体,亦最富生命力,它的发展也历经曲折。先秦诸子散文及司马迁史传散文,确立了古文记事抒情的典范,在体式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汉代以后由于辞赋的濡染而注重华辞丽藻,南朝以后受到骈俪风气的影响出现骈文,唐宋古文、骈文与辞赋交错发展,相互影响,各有其成就。明清以后,总体上它们趋于衰落,逐步被边缘化了。
明代的复古运动,提倡学习秦汉古文、盛唐诗歌,其实质是要继承与发扬优秀的文学传统,以振兴明代文学的精神,改善明代文学的品质。从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看,这种提倡无可非议。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一个政治上被严密管制、文人精神遭受压抑、学术空疏而又沉闷的社会,能否真正继承前代文学优秀的传统?于是明代文坛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文坛领袖愈是感觉到当前文学的弊病,愈是要大力提倡复古。它成了明代文学中一个不断重复的“梦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种局面直到明代后期才受到严重的质疑,并被完全打破,于是出现了文学革新的思潮。文学革新思潮兴起于嘉靖、万历之际,李贽、徐渭、汤显祖等人则为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与先导。李贽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的思想家,是一个儒家意识形态的叛逆者,在学术上属于“泰州学派”。他说“以率真之性,推而广之,与天下为公,乃谓之道”,强调每个人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价值。李贽公开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说“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孔子自无学术以授门人”(《焚书·答耿中丞》)。他又倡导“童心说”,说“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抨击明代社会弥漫的虚假风气,说童心既被障蔽,“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而政事无根底;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矣”,进而针对文坛复古思潮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焚书·童心说》)徐渭则讽刺那些模拟复古的诗作“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虽极工毕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徐文长集·叶子肃诗序》)。
在此前后,愈来愈多的人看到复古的道路愈走愈狭窄,只能造成文坛生机的窒息,于是风气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文学革新思潮应运而生。“公安三袁”中,袁宏道的成就最为突出,他非常推崇李贽,在思想学问各方面都受到李贽的影响。公安派论诗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不为浮词滥语”,强调“物真则贵”、“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反对复古派的诗歌退化论。
但是也应该看到,明末的文学革新思潮是在旧的政治文化体制内发生的,它的革新意识仅仅局限在文学的范围之内,其思想资源则肇端于佛教禅宗的心性学说。由于缺乏政治及文化体制更新的支持,又缺乏新的思想体系作为后援,因而它所造成的冲击只能是局部和暂时的。




推荐阅读:

黑塞诗28首

但丁《神曲》地狱篇①

但丁《神曲》地狱篇②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但丁诗7首

安杰奥列里《如果我是……》

卡瓦尔坎蒂《清新鲜艳的玫瑰》

塞万提斯诗2首

巴克基利得斯诗2首

萨福诗5首

阿尔凯奥斯诗2首

米姆奈尔摩斯诗2首

提尔泰奥斯诗2首

奥登诗23首

普希金诗24首

加尔西拉索诗3首

纳沃伊诗3首

巴尔卡诗2首

斯克沃罗达《你啊,黄色的小鸟》

玛赫图姆库利《天鹅》

《圣经》诗10首

纪伯伦散文诗《流浪者》

奥登诗20首

费尔南多·德·埃雷拉诗3首

松尾芭蕉俳句4首

谢恩赫尔姆《磨箭的阿斯特利尔》

白尔波《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

西巴拉《悲歌》

探马铁贝《摇船曲:哀叹调》

荷尔德林《追忆》

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

克鲁斯诗4首

内察瓦科约特尔诗2首

纳吉姆诗2首

巴基诗2首

帕夏诗2首

艾姆莱诗2首

狄金森诗30首

奥登《谣曲12首》

维森特诗2首

洛博诗2首

卡蒙斯诗5首

山上忆良诗2首

柿本人麻吕《别妻歌》

博卡热《紫檀木马车上已布满星辰》

奥登《新年书简》

艾米莉·狄金森诗14首

布瑞兹特里特诗5首

弗瑞诺诗4首

潘恩《自由之树》

爱德华·泰勒《有感于滔滔雨势》

约翰·迪金森《自由之歌》

马提亚尔诗2首

纪伯伦散文诗《先驱者》

纪伯伦散文诗《先知园》

卡图卢斯诗31首

维吉尔诗4首

冯德尔诗3首

惠特利诗2首

信摩诃拉达塔拉《九章》

豪伊亨斯《话船,悼奥兰治亲王茅里茨》

赫尔曼·黑塞诗34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50首

贺拉斯诗6首

梯布卢斯《是谁发明了可怕的剑》

谢尼耶诗3首

雅可布·卡茨诗2首

霍夫特诗2首

布雷德罗诗2首

布罗茨基诗23首

兰斯顿·休斯诗8首

奥登十四行组诗《战争时期》

乌依多博诗9首

黑塞诗4首

布罗茨基诗9首

勒夫雷斯《出征前寄璐珈斯达》

马弗尔《致娇羞的情人》

狄金森诗38首

冰心译纪伯伦《先知》

弥尔顿诗2首

赫伯特《美德》

赫立克《给少女们的忠告》

安·布雷兹特里特《写给至亲至爱的丈夫》


雪重花先映 霜严叶后凋 空题招隐曲 怅望隔云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